全球最大一体化智慧炼铁中心——鞍钢股份智慧炼铁中心成功上线稳定运行

截至11月15日,由鞍钢集团工程技术公司自主设计并总承包建设的鞍钢股份智慧炼铁中心已实现入驻使用并稳定运行220天。其间,1#、5#、10#、4#高炉先后顺利入驻集控中心生产操作,系统连续实现两个百日稳定顺行,标志着全球最大的集成烧结、球团、焦化、高炉工序,融合生产操控、设备监测、指挥决策以及工业大数据平台的“铁前一体化智慧炼铁中心”由鞍钢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并建成应用。鞍钢股份智慧炼铁中心于2019年开始规划论证方案,在鞍钢集团及鞍山钢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组织领导下、在炼铁总厂的鼎力支持配合下,该项目2021年开工建设,2022年4月成功并网运行,是鞍山钢铁践行新鞍钢内涵,建设数字鞍钢、创新鞍钢、绿色鞍钢的重点工程。作为高炉区域集数据采集、智能视频、智能操控、数据可视化与智慧分析决策等系统于一体的智慧生产运营平台,不仅对炼铁系统的提质提效、降本增效、安全生产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更为开创数字鞍钢建设新局面、实现新跨越打牢了坚实基础。在项目方案规划阶段,鞍钢工程技术公司以“打造行业领先、具有鞍钢特点的炼铁中心”为指导,聚焦“集约、减量、智慧@客户”主线,组织精干力量,精心谋划,长期坚持在炼铁现场体验生产实践,并组织项目团队先后到韶钢、宝钢、马钢、新抚钢等企业学习考察。据该项目经理李宏微介绍,为实现焦化、烧结、球团、炼铁工序协同生产和无障碍沟通,他们结合鞍钢自身特点,以安全生产、效率提升为目标,创新性制定出跨工序、跨区域、跨界面的一体化智慧集控方案。该项目采用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主要技术,融合了现有高炉、烧结、球团、焦化各工序产线布局和工艺特性,创建了以高炉群为核心,烧结球团焦化为高炉服务的生产模式。在方案设计阶段,为打破工序间的数据壁垒,改善原有操作模式不统一的现象,项目团队通过汇总高炉生产数据和操控数据,形成了模板化、一体化、规范化的操控界面,实现了高炉炉长集中管控,为今后岗位互换及创新管理模式打下了基础。同时,该项目团队创造性地开发出操控赋权、界面分屏、数据叠加等技术,使操控系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和管理,让操作人员的工作更加安全、高效、便捷。据了解,自该项目启动以来,鞍钢工程技术公司积极践行“四个确保”,即“确保产品质量,树立企业品牌;确保价格有竞争力,提升市场占有率;确保工期和交货期,赢得客户信誉;确保服务到位,满足客户需求”,集结优势力量组建项目团队,克服工期紧、工作强度大、功能设计复杂等困难,精心组织,创新路径、扎实推进,仅用8个月时间便将分布在鞍钢厂区内的4大工序、28个操作室、104个控制系统全部整合融合到炼铁中心大楼集控大厅内,实现了各岗位职能横向联通、纵向融合,提升了生产操作效率。同时,为确保不影响高炉生产,有效利用生产间隙完成操作系统调试,项目团队使用虚拟仿真技术,在编程实验室进行点对点模拟测试近1900小时,使开发的新系统运行准确率达到100%,有效缩短了热试时间,顺利完成了新系统与原系统的切换,并取得了控制零差错、热试一次性成功。该项目的成功投运是鞍钢智能制造建设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为集团各大钢铁生产基地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由经验性管理向数字化、精益化管理转变提供了示范,更为钢铁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应用性强、极具推广价值的智慧集控“鞍钢模式”。鞍钢工程技术公司将以此为新台阶,积极开拓智能化技术应用新场景,探索和提供全流程、全覆盖、全方位智慧钢铁基地建设的解决方案,努力成为数字鞍钢和数字钢铁建设的智库、最强工业大脑。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2-12-01

新钢与洛钼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6日,新钢集团与洛钼集团2023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新钢集团举行,正式开启双方战略合作新篇章。双方将利用洛钼集团矿业生产和贸易产业链的领先优势,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全力确保新钢集团原燃料保供成本进一步优化、质量进一步提升和布局进一步强化。签约仪式上,新钢集团副总经理肖忠东、洛钼集团副总经理姜忠强共同在2023年战略合作协议书上郑重签字,正式开启双方战略合作新篇章。签约仪式前,双方团队就推动新钢集团原燃料保供成本优化、质量提升、布局强化等相关课题进行座谈。洛钼集团副总经理姜忠强在座谈会上作了讲话。他表示,洛钼集团与新钢集团合作由来已久,期间取得丰硕成果,建立深厚友谊。洛钼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钨、钴、铌、钼生产商和重要的铜生产商,基本金属贸易业务位居全球前三。与新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洛钼集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未来,洛钼集团将继续发扬超前的创新意识和坚韧不拔的不言败精神,做到精英管理、成本控制、持续改善和成果分享,为新钢集团提供成本最低、质量最优的矿产资源,全面助力新钢集团原燃料保供的强化升级。新钢集团副总经理肖忠东在座谈会上作了讲话。他表示,新钢集团作为产能千万吨、营收过千亿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与洛钼集团在长久合作中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奠定了深度合作的坚实基础。洛钼集团是新钢集团的铌铁唯一供应企业,新钢集团衷心感谢洛钼集团的鼎力支持和大力帮助。原燃料保供是钢铁企业的重要命脉,与洛钼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新钢集团谋求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宝贵机遇,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双方充分利用此次契机,进一步强化沟通交流,挖掘合作潜力、拓宽合作领域,促进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2-11-30

鞍钢集团多家单位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复核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2022年新一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名单以及通过复核名单,鞍钢股份、攀钢成都材料院、攀钢矿业公司首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鞍山钢铁、攀钢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复核;本钢板材公司、攀钢工程公司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复核。鞍钢集团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推进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断优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推进专利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储备,布局海外专利保护壁垒。今年完成PCT国际专利申请18项,累计有效专利超过1万项,在央企专利排名中位列20位。“一种利用化工废弃物制备高强度炼铁用焦炭的方法”专利获第23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鞍山钢铁坚持“数质并重、重点布局”策略,构建“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运行体系,先后建立知识产权、专利、专有技术、技术输出等核心管理制度,建成包含专利、专有技术、技术输出、软件著作权等模块的知识产权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为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攀钢聚焦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持续深入开展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成果保护全的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在打造新金属材料、智慧绿色矿山、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形成了具有完整知识产权、创新力强的关键核心技术集群,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新金属材料企业提供有力支撑。本钢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运营和管理机制,不仅满足专利数量增长,还注重将专利成果核心技术转化为效益。同时,强化对本钢商标和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实现企业对知识产权领域中的核心内容——专利、产品和品牌等各项工作机制和体制的整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据了解,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为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知识产权优势突出的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为培育期满3年的优势企业。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培育期限为2022年10月至2025年9月。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2-11-29

中天集团获评2022年度江苏省5G全连接工厂

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2年度江苏省5G全连接工厂项目名单,全市共有2家企业榜上有名。集团炼钢厂(原第三炼钢厂)5G混合专网全连接数字孪生工厂建设项目获评工厂级。据悉,5G全连接工厂是充分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打造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新建或改造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生产现场,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信息(IT)运营(OT)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今年9月,省工信厅组织开展2022年度5G全连接工厂申报工作,旨在加强5G全连接工厂典型示范和经验推广,推动5G融合应用纵深发展。走进炼钢厂主控室,映入眼帘的是显示着厂区3D全景实时动态的中控大屏,2名岗位工正对照屏上数据显示区域、三维可视化区域、监控显示区域等区域进行相应的调度安排。在一侧的5G智慧天车远程操控室里,天车工通过远程智慧天车进行卸车、吊运装槽、配合检修等作业。这些“未来工厂”的场景在中天钢铁集团逐渐成为现实。2021年1月,集团投入1.5亿元启动5G混合专网全连接数字孪生工厂项目建设,以炼钢厂(原第三炼钢厂)为试点单位,基于5G和标识解析,及红外传感、AI、VR等技术,着力打造“一网、二平台、全场景”,构建行业领先的5G全连接全场景数字孪生工厂。自项目实施以来,集团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深化合作,共同开展5G专网全覆盖、全流程5G智能安全与环境监控等子项目建设,先后在全厂部署5G终端超1万个、接入设备点数万个,完成钢包、转炉、LF精炼炉、RH精炼炉等所有设备、产线数字化建模,各生产单元广泛连接,实现设备联网和数据整合率100%。项目通过5G专网打通IT-OT的深度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流管理、安防环控等五大方面,共计开展了4大类面向核心转炉炼钢生产过程、炼钢前后辅助过程、设备控制管理及安全环境监控的20项典型场景应用,助力企业实现各级业务的整合贯通,大大降低数据与流程流转时间,显著提升了生产管理水平。“自项目投用以来,生产现场数据集成整合率及数据传输速率均达100%,取得生产效率提高12%、产品制造成本下降5.6%的优秀成绩,促进了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全面进步。”该厂厂长助理王立涛表示。未来,集团将以此为契机,全力推进5G融合应用的纵深发展,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行动,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2-11-28

湛江钢铁与中广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1月14日,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湛江钢铁)与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在湛江钢铁党员活动中心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从绿电使用、氢能应用、产业协同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签订长周期绿色电力交易协议,锁定长周期绿色电力资源供应,共同推进海风制氢、氢能冶铁发展,探索湛江钢铁特种钢材在海上风电、光伏等设备制造方面的应用。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志武,湛江钢铁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指挥韩仁义分别致辞。双方领导高度肯定了此次战略合作对湛江钢铁和中广核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双方的战略合作必将发挥“1+1>2”的效果。湛江钢铁将以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加快探索绿色转型新路径,将湛江钢铁打造成钢铁行业绿色低碳示范工程。在双方代表的见证下,湛江钢铁能源环保部党委书记、部长桂其林与中广核华南分公司总经理潘天国共同签署了《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与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2023年)》。此次战略协议明确了双方将在绿色电力交易、绿色氢能、产业协同等业务及相关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这标志着湛江钢铁和中广核在绿电、绿氢、核电资源及绿色低碳钢材保障供应,乃至钢铁行业、风力发电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正式进入战略合作阶段。近年来,湛江钢铁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加大绿色能源应用力度、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是湛江钢铁实现“双碳”目标最为重要的一环。在绿电资源供应上,中广核将给予湛江钢铁充分保障,中广核在广东区域内拥有大型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具备实现大规模电解制氢、产业化制造绿色氢气的条件。湛江钢铁则可以提供海上风力发电机套筒、支撑支架等特种钢材。双方将在绿色氢能业务方面探索合作,共同推进海风制氢、氢能冶铁发展,合力实现风力发电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湛江钢铁与中广核本着“平等自愿、优势互补、开放协同、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战略规划总体布局的同时,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双方共同践行绿色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2-11-25

建龙阿钢与哈工大共建产业技术研究平台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1月17日,建龙阿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企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哈尔滨隆重举行。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等共同为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建龙阿钢总经理杨乃辉出席仪式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约。建龙阿钢作为建龙集团东北区域重要的钢铁子公司之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密切。双方联合开展的《热轧带钢自动牵引卷料、打包及焊接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开展生产自动跟踪控制改造及机器视觉的研究,实现了轧钢系统智能远程集控化目标,改善了热轧工序人为控制因素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等问题。2022年以来,建龙阿钢以“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为出发点,与国内知名院校及科创公司广泛搭建协同创新的科研合作平台,通过校企联合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探索出以现有科研为基础,以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的合作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全流程工艺质量智能管控系统研发(QMS)》该项目由建龙阿钢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开展,其目的是改善现有质量管理系统,是基于检化验为主的事后管理系统,意在解决当前多工序质量信息孤岛化严重、共享及利用不顺畅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质检系统检化验数据分散,查询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该项目运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满足应用需求的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管控体系,实现数字赋能,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熔剂型球团矿的竖炉生产与高炉高球比冶炼的技术开发》该项目由建龙阿钢联合东北大学共同开展,目标是生产MgO熔剂型球团矿,改善球团矿质量及烧结矿的质量。同期开展的《基于无副枪模式的一键炼钢系统及技术研发》项目,实现了以智能炼钢为主,基于精确计算的智能操作,通过吹炼过程动态模型实时监控炉况、熔池成分,避免冶炼异常,保证终点判断精确标准。《高炉本体三维仿真预测平台的研究与应用》建龙阿钢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空间对高炉进行建模、模拟,通过现场实际生产数据的接入,建立了虚拟高炉和实体高炉的虚实映射,实现高炉“黑箱”内部的数字化解析和可视化管控。《冷轧钢卷边鼓机理及对策措施研究》该项目由建龙阿钢与燕山大学合作开展,通过开发热轧辊系曲线辊,优化新材料冷轧工序辊型,改善了热轧带钢在冷轧后出现的边鼓质量问题,提升热轧带钢产品质量。《基于信息物理系统构建数字高炉-实现智能冶炼》该项目由建龙阿钢与北京智冶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致力于改善高炉工序智能化水平相对薄弱的现状,通过工业传感器和物联网的联动,实现对炼铁设备的“自感知”,结合大数据分析、机理模型建立实现“自诊断、自决策”,通过人机交互实现“自适应”,保障了高炉生产的稳定顺行。下一步,建龙阿钢将继续着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拓展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搭建面向高新技术、工程化、产业化的高端合作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更多维度、更深层次共谋发展、共创未来,龙江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贡献建龙力量。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2-11-24

到 

 页

0.472027s